当深海的幽蓝与宇宙的深邃在同一个空间相遇,一场关于探索与想象的视觉盛宴拉开帷幕。7月15日,8K超高清沉浸式体验品牌“深空未来”宣布升级为“深空间”,并同步发布《蔚蓝归途》《走出摇篮》两大全新主题。以深海与太空为探索核心的升级为观众带来更震撼的感官体验,更标志着国内沉浸式体验产业从单点创新迈向生态化发展。
《蔚蓝归途》
“沉浸式展演能为商业空间注入文化内涵,让文旅场景迸发科技活力,更能让城市公共空间变身市民共享的文化客厅。”7月15日,品牌创始人田元表示,“我们期待更多城市空间因数字技术赋能而焕发新生。”
2023年12月,上海西岸美术馆的400平方米空间里,一个“百变黑盒”悄然亮相——这就是搭载8K超高清技术的深空未来沉浸探索空间。看似不大的空间在短短一年半里创造一连串惊喜:从上海站到2024年10月开业的杭州站,“深空未来”累计合作20多个来自全球的科技文化IP及数字艺术作品,呈现1800多场主题展演,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疗愈、游戏等多个领域,吸引超20万人次打卡。
该空间搭载超高兼容性内容管理平台,支持一键切换场景,单日最多可上演10场不同主题展演,转场仅需15分钟。“百变黑盒”模式为国内同类型项目提供常态化运营新解法,打破传统展览对固定场馆的依赖,使文化体验能灵活嵌入商业综合体、文旅地标,成为焕新城市空间的“超级接口”。
“这一年半的探索,让我们更加确信沉浸式体验的终极价值远不止于打造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场景,而是要在有限空间里做无限文章。”田元总结。
7月15日发布的《蔚蓝归途》《走出摇篮》两大主题各具特色。当中国升级版“蛟龙号”突破万米深海的新闻传遍全国时,这份中国科研的硬核力量,不仅点燃了国人的探索热情,更成为该空间全新主题《蔚蓝归途》鲜活的创作源泉。创作团队邀请“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教授担任科学顾问,将万米深潜的科研数据、海底地质样本分析、深潜器技术突破等第一手资料,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观众“跟随”深潜器穿越马里亚纳海沟的漆黑深渊时,看到的不仅是发光生物的奇幻,更是中国深海探测从“跟跑”到“领跑”的科技跃迁。
《走出摇篮》
在宇宙主题《走出摇篮》中,“科技+”的融合同样深刻。它不再是静态的天文知识陈列,而是将最新宇宙观测数据库与中国“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的最新成果编织成动态叙事。观众能直观感受中国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的运行轨迹,正如崔维成7月15日所言:“最好的科普,是让公众触摸到科学最鲜活的脉动。”
从“深空未来”到“深空间”,名称的迭代背后,是一次关乎行业格局的战略跃迁:不再止步于打造孤立的网红场馆,而是致力于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数字体验生态平台。田元透露,“我们想构建的是像电力网络一样的数字体验生态,让优质内容能跨场景流动,让不同业态能借技术联动,让每个空间都能生长出独特的体验价值。”
嘉宾体验8K超高清沉浸式空间
在她看来,中小型场馆、社区公共空间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迫切,但进口设备动辄上千万元的部署成本、刚性的场地改造要求、封闭的内容生态,让多数场所望而却步。“深空间”打造一套兼具经济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的可复制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的软硬件系统、兼容多元内容的管理平台,让数字技术从“高门槛奢侈品”变为“普惠性基础设施”。
7月15日,“深空间”与同济大学签约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在人才培育与技术迭代中持续优化解决方案。随着这套生态模式的铺开,数字体验将不再受限于特定场馆,而是渗透到城市的一个个角落:商场里能“穿越”到深海,公园里可“漫步”于星空,社区中能“对话”于历史。这不仅是“深空间”的无限可能,更是数字时代文化场景融合共生的广阔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