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简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记述载体。上海方志,是上海的“家谱”与“世系”。“上海地方文献联展”14日在上图东馆上海通志展示馆开幕,百余种上海历代著述版本、近50种上海历代志书首度集中展出,申城现存最早地方志南宋绍熙《云间志》影印版同期首发。
联展由“沪渎有典——上海历代著述系列展”“志在云间——上海历代方志展”“上海: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传入中国”三大展览组成。上海历代方志展策展人陈金林曾编撰《上海方志资料考录》和《上海方志通考》,他告诉文汇报记者,“上海修志传统绵延千年,历代编纂方志达240余种,其中130多种留存至今。一部地方志书中,通常包括地方图影、历史沿革、山川形胜、机构建置、武备兵防、风俗土产等类目,保存了完整珍贵的地方历史资料。”
地方志承担着“存史、育人、资政”使命,“志在云间——上海历代方志展”分为方志概览、上海方志、方志图影三个展区,从历代涌现的名家名志,以及府、县、乡镇方志层级结构等多角度解读,展现古今承续的修志问道精神,增进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
按唐天宝十年(751)所建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算起,上海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已有1200余年历史,其修志传统也绵延相继千余年。上海古代最高级别方志为松江府志,展柜中陈列了明清两代修撰的松江府志。松江府自元代至清末先后修纂过18部府志,包括府志、续志、摘要、补遗等,今存九部。其中,明正德《松江府志》三十二卷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府志。
上海现存最早县志《云间志》,编于南宋绍熙四年即1193年,保存了“华亭”“五茸”“秦始皇驰道”等上海古代相关地名,还对地名由来进行实地调查与详尽考证,保存了大量上海南宋以前珍贵史料。
如果说府志、县志是官方宏大叙事,乡镇志就是民间细微记忆。上海历代乡镇里志数量多、品种多。比如《法华乡志》中记载了著名“法华牡丹”栽培历史与独特嫁接方法;《枫泾小志》中提及枫泾人过年“看画张,吃烧卖”;《真如里志》详细记载当地集市繁荣景象,如“真如三宝”中的杜布、标布畅销多地,年产量达百万匹以上……
方志文化需整理陈列展出,也离不开研究出版。《云间志》作为上海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重新影印出版是对上海珍贵历史文献的抢救性保护。《云间志》由华亭知县杨潜修成于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全面反映南宋中叶以前,华亭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艺文等方面情况,大多为其他地方文献中所少见。影印本选用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明代手抄本为底本,这也是现下所知《云间志》最早版本。会上透露,上海市方志办正筹备《上海历代方志集成》影印整理项目等。
“上海地方文献联展”三个展览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补充,共同构成全面、系统、深入展示地方文献的平台。近50种上海历代志书,百余种上海历代著述版本以及上海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文献图影,全面展现上海江南文化的肇兴繁盛,以及向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创新嬗变历程,生动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
上图东馆七楼馆藏精品馆临展区的“沪渎有典——上海历代著述系列展”,分蕴蓄(汉唐宋元)、盛兴(明代)、圆熟(清代)、新变(近代)四个阶段,每场持续约一个月,整体展至12月底。上海自两宋到元代中期重要著述多出自当地世家望族,如卫氏、邵氏、曹氏等,这些家族大多于唐末或北宋之末迁居至此。其中,以连续八代都有著者著述出现的华亭卫氏最具代表性。展品中,南宋卫泾的《后乐集》正是生动注脚。
“通过地方文献角度重新认知海派文化当代价值,反映了地方文献的发掘、整理、保护,在文化传承中的现实意义。”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黄显功表示,希望各界加强地方文献整理与多语言宣传,进一步推动上海地方文献的研究利用,为市民提供更多了解本土文化的途径。
“上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市民乃至国际友人近距离接触珍贵地方文献,是加强古籍活化的探索实践。”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各界共同搭建好古籍保护利用平台,合力为上海打造新的文化名片。
上图东馆六楼上海社会科学馆中庭展出“上海: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传入中国”展,介绍自19世纪末起马克思主义在上海通过报纸、刊物引介、宣传,以及马列经典著作在上海翻译、出版的历史片段,反映马克思主义经由上海进入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追溯这座城市红色文化底蕴的起源与传承,展示一代代革命者如何追求和传播真理。
“联展旨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协作合力,共同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三个展览各有特色,又在联动中将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紧密结合起来,生动诠释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有机融合。未来,三家单位将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互鉴。
据悉,活动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上海通志馆、上海社会科学馆承办,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协办。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